首页 > 产业新闻 > 由手机游戏与儿童暴力引发的教育思考

由手机游戏与儿童暴力引发的教育思考

2014-05-28 17:32:18我要评论(0)

在城市的地铁上、公交车上、排队时,经常可以看到上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下到几岁的孩子每个人都手持手机痴迷入神地玩游戏,许多均是主角浴血奋战、血肉横飞的打杀场面。手机游戏以其便携性与移动性的特点将越来越多的玩家从电脑与家用机转移到手机上来,只要有一部好手机有网络,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尽情享受游戏世界的乐趣,熟不知一些暴力危险也悄悄的溜进这些享受之中。

日前,“儿童地铁拳打亲奶奶”及“三赤膊少年围殴一儿童”这两段热门视频在微博上引起了争议,“尊老”与“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在感慨传统道德在下一代身上流失的时候,想没想到除了家长教育的问题外,游戏在其中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近几年来,世界游戏产业十分兴旺。过去几年间,美国游戏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在另一个游戏大国日本,2013年家庭电子游戏业产值达40亿美元,其中网络游戏业的产值增长了4.2倍。在韩国,网络游戏业产值2013年达2.5亿美元。伴随游戏业的发展,暴力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与此有关的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这些情况已引起了全社会人们的强烈关注。

儿童骨子里的暴力基因让他们对暴力游戏着迷

谁能相信每天看到的、玩到的、听到的,会受到基因的影响呢?现在大部分人对于“胎教”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基因潜在的一些元素,也会影响到平日一些行为,比如沉迷游戏。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博士Sanne Nikkelen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对暴力游戏或节目的热衷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拥有这种暴力基因的孩子更倾向于寻求刺激的活动,如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和玩暴力游戏。”同时,基因的影响对研究使用多媒体与多动症的关系也很有帮助。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常面临在同龄孩子之中或是学业方面上的困难,并有可能受到滥用药物的危险。因此,对暴力基因的研究或有助于这些行为困难的改善。

儿童社会知识的匮乏让他们对暴力游戏难辨是非

儿童在八九岁的时候正是对社会万象都好奇的时候,由于一切在儿童眼里都是新鲜的,并不会去思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对所有的东西都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在他们眼中一切不过只是“好玩”,并不存在什么危害意识。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暴力游戏会影响游戏玩家大脑对现实世界中的判断,削减人对暴力的情感反射,同时还会使玩家变得更具有好斗倾向。

这个结论,实际上就是说玩多了暴力游戏,会让人变得麻木不仁,从而对暴力习以为常,使人好斗。

另据美国心理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让尚未懂事的孩子们远离暴力游戏是家长们必须时刻牢记的。

美国心理协会的调查显示,在像《侠盗猎魔2》这样的游戏中,暴力犯罪者73%的行为没有受到惩罚。这类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想法,增加孩子们的愤怒情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儿童天生的模仿能力使暴力游戏的蔓延现实社会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极强的。对于游戏中的情节因为“好玩”就会去寻找机会一跃而试,当孩子们的不良心理未被及时发现进行引导时,那么就必然增加了现实版暴力事件的上演率。

美国学者克雷格·安德森曾对5200名13岁的学生进行过研究。科研人员先让学生们看20分钟的暴力游戏,然后观察他们的举动。结果20%至30%的学生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暴力倾向:有的人模仿暴力游戏的动作,有的人开始对同伴说脏话。有专家认为,少年儿童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暴力游戏严重影响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日本学者坂元章将暴力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归结为三种:

一、暴力游戏鼓励暴力。玩游戏者操纵游戏中的人物用暴力打倒对手后,就可以得分。这样,玩暴力游戏的少年儿童的价值观会发生扭曲,误认为暴力很好,进而学习暴力,以致于在现实中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二、在电子游戏中玩游戏者对暴力习以为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与人发生争执时,很容易失去忍耐力。由于习惯于电子游戏中的暴力方式,他们有可能最先想到用暴力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暴力游戏是教唆少年儿童犯罪的工具。

三、电子游戏的虚拟场面和现实场景相似,在电子游戏中学到的暴力方法很容易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

对待暴力游戏少“一网打尽”多“理性引导”

现在很多家长开始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尤其暴力游戏更被叫停,声称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并谴责传统媒体对视频游戏中所谓的暴力因素进行扭曲报道。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游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自身心理问题和家庭教育等都是造成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大家在谴责游戏暴力、血腥元素时,是否也看到游戏给人们带来的另一面,丰富了业余时间,认识结交朋友,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当然,并不能排除有部分人模仿游戏从而犯罪的可能性。但是除了游戏之外,家庭及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和耐心的教导,而不是亡羊补牢地把责任归结为游戏。

对于00后、10后,他们的玩具早已不再是积木、小汽车、旋转木马,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了新宠,触手可及的暴力游戏就在孩子们的身边潜伏,解决暴力游戏危害少年儿童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在科研方面,需要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专家进行跨学科合作。同时,又需要法学家、教育工作者、家长、游戏厂家、政策制定者积极参与。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一问题,暴力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才能被降低到最低水平。